<ol id="lxbzu"></ol>
  1. <samp id="lxbzu"></samp>

    <samp id="lxbzu"></samp>
    <progress id="lxbzu"></progress>

  2. <menuitem id="lxbzu"><strong id="lxbzu"></strong></menuitem>
  3. 請輸入關鍵字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智庫觀察】巴基斯坦大選:對中巴經濟走廊旗艦項目的考驗和對策
    發布時間: 2018.07.09 來源: CSTG集團海外安全信息中心綜合走出去智庫CGGT微信公眾號綜合報道

    走出去智庫觀察:

    2015年,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關系升級至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成為“不結盟”的中國的第一個“鐵哥們兒”。自2015年以來,中國牢固占據巴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首位位置,2016-2017財年,近半外國直接投資來自中國。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

     走出去智庫(CGGT)觀察到,巴基斯坦國家大選將于725日舉行,此次選舉對為期15年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巴新一屆政府即將產生之際,正是評估中巴兩國推動這一價值超620億美元的龐大聯通項目進展的合適時機。



    巴基斯坦政策研究專家阿里夫·拉菲克(Arif Rafiq)于201710月在美國和平研究所發布題為《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Barriers and Impact》研究報告,于20182月在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下設“重新連接亞洲”網站上發表題為《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Three Years Later》評論文章,詳細介紹了中巴經濟走廊的背景、緣起、內容、發展進程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針對巴基斯坦、中國、美國政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中國國防金融研究會、大國策智庫依據這兩篇文章進行了編譯整理,今天走出去智庫(CGGT)獲授權轉發該編譯文章,供關注中巴經濟發展的中國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參考。

     

    要點

    1、通過瓜達爾和卡拉奇港口,與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地區建立更便捷、更直接的聯系,減少對馬六甲海峽這一能源和貿易及東非原材料運輸線路的依賴。

    2、中巴經濟走廊對電力快速發展的追求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雖然能在2019年之前解決巴基斯坦的電力短缺問題,但是能源的價格可能將會更貴。

    3、許多國家對參加“中巴經濟走廊”表示了興趣,隨著第一波電力與基礎設施項目上線,除中國之外的外國投資者可能會增加。

     

     

    正文

    /阿里夫·拉菲克(Arif Rafiq

     

    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背景

     

    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中印沖突與印巴戰爭,半個世紀以來兩國政治外交關系不斷加深,而經濟聯系是兩國最薄弱的環節。2006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促進了兩國雙邊貿易的發展,但中國是主要的受益國,而且連接兩國的公路上幾乎沒有什么車流,兩國接壤的省份經濟與工業發展都不發達。中巴經濟走廊就是在這種基礎上提出的。

    中巴經濟走廊(CPEC),是一系列能源與基礎設施項目的總稱,試圖連接中國西部的新疆與巴基斯坦緊臨阿拉伯海岸的俾路支省。這一項目于2013年中旬發起,于20154月正式啟動,外界通常將這一計劃視為中國對巴基斯坦高達460億美元的援助與投資計劃。但是已有巴基斯坦官員聲稱,截止到20174月份,這一項目資金就已經高達620億美元。

    CPEC計劃的提出始于中方對瓜達爾港的運營。過去十年里,瓜達爾港(中巴經濟走廊一個關鍵節點)一直被視為中國試圖在印度洋地區獲得立足點的總計劃中的一部分。自從1958年以840萬美元的價格從阿曼蘇丹國手中買下瓜達爾港后,伊斯蘭堡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一個伙伴國家來資助、建設、運營該港口。

    蘇聯解體后,瓜達爾港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在軍方領導人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統治時期,瓜達爾港逐漸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深水港。據前外交官透漏,穆沙拉夫曾向中國領導人尋求幫助,中國為了幫巴基斯坦一個忙,同意資助、建設該港口,而非出于對港口商業與戰略價值的重視。但當時瓜達爾港的發展定位是“通往中亞的門戶”,而非“聯結中國的橋梁”。2007年下旬,港口的運營交給了新加坡港務局。這一階段瓜達爾港的發展經歷表明了兩點:一、巴基斯坦并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進中國的籃子里;二、中國并不反對其他國家參與瓜達爾港相關的項目。

    2007年開始,隨著瓜達爾港開始運營,巴基斯坦遭受了來自政治動蕩、恐怖主義、全球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政策制定不力等一系列打擊,導致經濟與外國直接投資急劇下滑。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新加坡港務局未能兌現在瓜達爾港投資約5.5億美元的承諾。瓜達爾港的建設戛然而止,總體規劃中的幾個關鍵部門——煉油廠、發電廠和工業區,都沒有實現。

    2013年218日,瓜達爾港的租賃權正式轉讓給在香港注冊的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發展到2013年中,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勢趨向穩定。同時,中國開始將區域聯通項目融合成一個綜合倡議。5月大選后,巴基斯坦的新政府上臺之前,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了巴基斯坦,允諾在巴基斯坦發展一個“經濟走廊”。李克強到巴基斯坦之前去了新德里,在那里他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CGGT注:在國際上首提“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領導人是習近平主席,而非李克強總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趙干城的相關研究顯示,20135月李克強出任總理后首次出訪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時就已經分別提出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倡議,這或可視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先聲。)北京官員們將中巴經濟走廊視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

    2013年7月,巴基斯坦新當選的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訪問北京,并簽署了一份“發展中巴經濟走廊的長期計劃”的協議。一個月后,中國與巴基斯坦舉行了首屆中巴經濟走廊高層協調會。隨后中巴經濟走廊聯合委員會成立,中巴高層官員進行了多次會議。

    2015年4月,中國主席習近平訪問伊斯蘭堡,與謝里夫正式啟動了中巴經濟走廊。2015年底,喀拉昆侖山脈的關鍵整修和升級工作完成。其實,當習近平主席抵達伊斯蘭堡時,巴基斯坦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全球與地區形勢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美國在阿富汗掀起的波瀾已經平息了;中國國內的經濟增長開始乏力;隨著美國退出南亞,中國開始探索轉向歐亞大陸的方式。

     

    中巴經濟走廊的具體內容

     

    中巴雙方官員表示,中巴經濟走廊的目標是為了加強中國西部城市喀什與巴基斯坦的臨阿拉伯海的瓜達爾港之間的貿易關系,促進巴基斯坦與中國內陸新疆地區的經濟增長。“走廊”為中國西部提供了入海口,連接了中國的新疆與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只是,兩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考量(見下圖表)。

     

    中巴經濟走廊背后的中國與巴國意圖

    中國

    巴基斯坦

    穩定與巴基斯坦的戰略伙伴關系

    吸引援助和外國直接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生產力,增加出口

    減少由于巴國動蕩造成新疆邊境地區暴力事件的風險與可能

    獲得發電和輸電工程的融資以解決能源短缺,滿足未來住宅和工業需求,尋求更實惠、更多樣的能源供給

    通過出口過剩產能,抵消國內經濟增長減緩

    帶動俾路支省等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

    將外匯儲備從美國債券導向收益率更高的海外項目

    減少對卡拉奇港口、卡西姆港的依賴,降低港口擁擠程度,降低印度海軍全面封鎖的可能性

    通過出口過剩產能,解決國有企業面臨的問題

    利用中國在工業區的投資和專業知識,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工業區,促進制造業多元發展

    展示一種由中國領導的、全新的、雙贏的國際發展模式

    升級公路和鐵路基礎設施,以提高區域連通性與陸地物流效率

    提升中國船只在印度洋地區增加補給、維修等的安全度

    將中巴關系從戰略和軍事伙伴向經濟伙伴關系擴展

    打破美國的遏制

    將巴基斯坦港口打造為中亞、南亞和中國西部的中轉樞紐

    通過瓜達爾和卡拉奇港口,與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地區建立更便捷、更直接的聯系,以建立與區域內國家互補的供應鏈,進一步融入歐亞大陸和印度洋地區,促進中國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

    利用中巴經濟走廊的的示范效應,向其他投資者表明巴基斯坦是一個安全且有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標

    通過投資、購買巴基斯坦的農業與畜牧業產品,以保證糧食安全

    利用中國的投資和技術轉讓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和多樣化

    減少對馬六甲海峽這一能源和貿易及東非原材料運輸線路的依賴

     

    2015年4月,中巴在經濟走廊的大框架下,簽訂了價值460億美元關于能源與基建項目的備忘錄。備忘錄包含了經濟走廊的實際發展:一些處于可行性階段、一些基本的框架協議、許多實際的商業合同。很多項目在前巴基斯坦人民黨領導的聯合政府下就已經開始啟動。

    中巴經濟走廊為中國西部提供了入海口,連接了中國的新疆省與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在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的主要協調機構是“巴基斯坦規劃委員會”,他們將中巴經濟走廊分為四個階段:早期階段,完成于2018年(即下一次舉行大選的時間);短期項目,完成于2020年;中期項目,完成于2025年,長期項目完成于2030年。

    目前,巴基斯坦規劃委員會還沒有按照階段正式給具體的項目分類。能源項目中,主要分為優先項目和積極推進的項目。優先項目(兩個水電項目除外)計劃完工于2020年;積極推進的項目計劃于2020年以后完成。中國在其關于中巴經濟走廊的公開文件中,態度越來越模糊,尚不清楚中國是否同意巴基斯坦的分類。

    上述三個“五年計劃”實質上更偏概念層面,而非清晰的固定的分段。第一階段實際是一項經濟刺激措施,旨在解決巴基斯坦工業發展面臨的電力短缺問題,改善基礎設施以增強巴基斯坦內外的連通性。中巴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一樣,都是為了幫助中國目前的經濟轉型渡過難關,在處理產能過剩的時候,扶持國有企業發展。

    第二階段,通過由中國投資支持的經濟特區,促進工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產業的發展,以提升巴基斯坦的生產能力。20175月巴基斯坦媒體曝出的一份長期計劃草案還表明,農業將發揮關鍵作用。

        第三階段是最具雄心的,也是最不清晰的,外界猜測,這可能涉及到在喀什與巴基斯坦北部之間建設鐵路與能源管道,升級連接兩國的喀喇昆侖公路,使之全年通車的路網。

    大多數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是關于發電與輸電的。基礎設施項目大部分由政府間優惠貸款,利率平均為2%。瓜達爾港的一些項目,包括計劃建造的2.3億美元的國際機場,都是由政府補貼的。巴基斯坦官員提到的460億美元,既不是一個固定的數量也不是一次性付給伊斯蘭堡的,而是中國對巴基斯坦投資所持的一個態度,及中國愿意在巴基斯坦投資一些項目的意愿的程度。

    中巴經濟走廊第一階段的項目預計于2020年完工,但一些較耗時間的水力發電項目將延遲至2023年完成。

     

    三年來中巴經濟走廊運營情況評估

     

    其一,電力能源項目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伴隨著較高的代價。電力能源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中就成本而言占比最大的項目。中巴經濟走廊能源方面的投資現在有17個項目價值高達200億美元,投資結果也是混合的,包括一些關鍵的成功。但是對電力快速發展的追求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雖然能在2019年之前解決巴基斯坦的電力短缺問題,但是能源的價格可能將會更貴。

    一些電力能源項目已經于計劃之前完成。其中包括薩瓦西爾(Sahiwal)煤炭能源項目,涉及到卡西姆港口(Port Qasim)煤炭碼頭的建設、運煤車的采購、主要鐵路線的擴建。盡管面臨復雜的物流狀況,薩瓦西爾煤電項目的商業運營比類似項目的一般時間要提前一年,這是中國工程師的整合速度與旁遮普省首席部長(Chief Minister)謝里夫(Shahbaz Sharif)的高預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據《經濟學人》一篇報道,“施工的起重機上掛著泛光燈,所以在晚上也能繼續施工。”

    與此類似,卡西姆港燃煤電站中首個660兆瓦的發電組已經于2017年年底落成,比計劃提前了幾個月;第二個660兆瓦的發電組也將于20181月正式投入使用。在信德省,三個中巴經濟走廊的風電項目也已經上線。

    在信德省(Sindh)偏遠的塔爾(Thar)地區,兩個大型褐煤開采項目與相關的煤電項目一起已經開始向前推進。這兩個項目的進展給其他基礎比較薄弱的煤礦及煤電項目的發展帶來了動力。

    能源發電項目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項目選擇與商業條款談判不力。中巴經濟走廊發起后不久,巴基斯坦希望大干一場,很快就達成了大型加達尼(Gadani)煤電項目,包括10660兆瓦的燃煤發電機組成,將具有6600兆瓦的發電能力。項目中碼頭的建設成本預計為10億美元,巴基斯坦并沒能吸引投資者對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的興趣。盡管如此,巴基斯坦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在加達尼項目被擱置后,選擇了經濟走廊框架外的再氣化液化天然氣(RLNG)工廠 ,這類工廠已經以飛快的速度開始啟動。

    經濟走廊中,已經建成的發電廠中,70%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巴基斯坦政府使用可再生資源補充煤炭發電的努力已經滯后了。由于中國贊助商——中能能源反對將非常高的預付關稅從14.5美分/千瓦時下調到更合理的9.5美分/千瓦時,Quaide Azam太陽能發電項目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在中能能源完成了與旁遮普省政府簽訂合同中900兆瓦中的300兆瓦發電量之后,這一項目就一直被困在訴訟中。

    在前期關稅談判中,巴基斯坦表現不佳,并且提供了極高的內部回報率(IRRs)——某些項目達到了20%,以鼓勵在像塔爾一樣的未開發地區的投資。

    在中巴經濟走廊中,中國企業與巴基斯坦的合作方已經免除了至少13.5億美元的稅務。但是即使是內部回報率比塔爾還低的經濟走廊發電項目,預付款稅率與其它國家的類似項目也沒有明顯區別。在一些情況下,甚至要會更高。這引發了一個問題:對于巴基斯坦的消費者來說,經濟走廊能帶來什么好處?

    例如,1320MW的加西姆煤電項目($0.0836/kWh)的水平化關稅高于孟加拉國有中國贊助商參與的類似項目,例如1224MW的班什卡利煤電項目($0.08259/kWh)及1320MWPayra煤電項目($0.083089/kWh)。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全附加費加到了巴基斯坦消費者的電費賬單中,這將使新的電力更加昂貴。巴基斯坦政府可能不得不發行債券,以向發電公司支付終端用戶的電費欠款。

    高額的預付關稅及安全附加費將使巴基斯坦促進關稅合理化的努力更加復雜,迫使巴基斯坦政府繼續或者提高補貼,從而使巴基斯坦的服裝出口難以與孟加拉國和越南的出口競爭。可以通過防止輸電與配電損失的共同措施,及以行業為主導的提升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效率的努力來抵消巴基斯坦相對較高的電價。

    其二,巴基斯坦的政治共識已經達成,但仍很脆弱。政治競爭及省際爭端很早就開始影響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其中大部分是巴基斯坦聯邦政府的政策失誤及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PML-N)——統治著中心及最大的旁遮普省,與巴基斯坦正義與發展黨(PTI)——是國民議會的第二大黨,之間的政治競爭。

    省際爭端主要源于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在各個省市的分配是否公平。巴基斯坦較小省份的政治組織聲稱,中巴經濟走廊的資源嚴重偏向PML-N所在的旁遮普省。201612月,當四個省的首席部長代表巴基斯坦三大政黨出席中巴聯合協調委員會(中巴經濟走廊的最高雙邊決策機構)時,各省之間的緊張關系得以平息。在會議中,所有省份的基礎設施項目都暫時被納入中巴經濟走廊的投資組合中。但是仍然存在著風險。在較小省份的項目,包括白沙瓦和奎達的公共交通項目都需要運營補貼,這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很可能最后拿不到中國的資助,最后導致在巴基斯坦的較小省份出現新一輪的不滿。

    隨著今年后半年大選的臨近,政治過渡期也給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北京已經將其在巴基斯坦的發展命運與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平民政府及一個不同以往的政黨聯系在一起。隨著軍民關系持續緊張,中國不得不在大選前后,在巴基斯坦波濤洶涌的政治大海中繼續航行。中國人似乎更喜歡穩定與保持現狀,但是他們一直在積極與巴國內部廣泛的政治行為者建立聯系。最近,中國加大推廣的一個表現是:中國新任駐華大使向巴基斯坦議會委員會發表講話。即將到來的政治過渡期將減緩(如果不是復雜化的話)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進展。最有可能的影響是,中國將更不愿意在中巴經濟走廊中增加新項目。

    選舉過程及后果將考驗中巴經濟走廊脆弱共識的持久性。考慮到PML-N是巴基斯坦中心地區及最大省份中最受歡迎的統治政黨,它存在繼續執政的可能,但是其所擁有的權力可能會減弱。一個可能性更低、但影響更深遠的結果是,PTI作為聯盟的一部分在中央獲得權力。因此,伊斯蘭堡與瓜達爾港所在的俾路支省的新領導力量下,中巴經濟走廊可能會如何運作值得我們繼續觀察。PTI在援助、治理、公共支出,甚至能源方面都體現出不同的理念。例如,與利用化石能源發電相比,該黨更支持使用可再生資源。因此如果它在中心地區當權,很有可能會采取與現任的PML-N不同的能源政策。

     

    2018年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其一,瓜達爾進一步發展面臨挑戰。過去一年中,瓜達爾港口平均每月會有一次裝卸,主要是進口建筑材料。經濟活動也有上升的跡象。瓜達爾自由貿易區的第一階段已經在1月底啟動了。中國海外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一個額外的、修建周期為一年的泊位以提升營運能力。而且中國海外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子公司與巴基斯坦國家石油簽署了備忘錄,旨在建設一個“石油城市”。這些發展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可能會正是將瓜達爾港定位為一個中轉港。一個明顯的預兆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是否將瓜達爾港劃入其地區貨運路線中。

    基本的(但是可以解決)的基礎設施赤字將持續阻礙著瓜達爾的發展。目前瓜達爾每天缺4百萬加侖的水。早期的中巴經濟走廊中曾計劃建立一個每天生產5百萬加侖水的海水凈化廠,但是北京似乎并不愿意批準這一項目。巴基斯坦已經建立了蓄水大壩,為瓜達爾地區提供服務,但是近幾年的降雨很少。中國海外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個每天生產25萬加侖的小型海水凈化廠,一個更優惠的選擇可能是修復那個老舊的,每天生產2百萬加侖的海水凈化廠。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及為了促進商業發展數億美元的投入,干凈的飲用水的缺乏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

    目前瓜達爾使用的電來源于鄰國伊朗。在未來的2-3年里,一個300兆瓦的煤電廠將快速建成。但是基于將瓜達爾建設成旅游與天然氣中心的愿望,一個天然氣發電站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其二,宏觀經濟壓力與不周全計劃的影響。即將上線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將顯示作為中巴經濟走廊主要協調機構的巴基斯坦計劃委員會所做的經濟計劃的質量。最初的跡象并不令人鼓舞。共同制定的中巴經濟走廊長期計劃是一份含糊其辭、雄心勃勃的文件,這份文件難以看出與巴基斯坦商界進行了什么協商,也不能很好地解釋經濟走廊將給巴基斯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委員會的“卓越中心”主要扮演了宣傳部門的角色,無法開展嚴肅的與政策相關的調研研究。最后,經濟委員會的首席經濟學家關于巴基斯坦通過經濟走廊能夠掙取的通行費做出了令人震驚的估計。

    巴基斯坦經常賬戶赤字的增加部分是因為中巴經濟走廊下機械設備進口造成的。過去幾個月里,巴基斯坦不得不發行35億美元的歐元債券,以加強外匯儲備。國際基金組織未來可能會出臺一些緊急救助的項目,可能會囊括進經濟走廊中,包括重要鐵路的升級,雖然有延期的危險。最后,在長期運營獲利之前,目前的痛苦可能都是短期的。整體的經濟到2020年預期將增長6%。但是巴基斯坦的經濟規劃者們還沒能證明,他們將如何克服目前的財政困境。解決辦法的一部分可能需要北京在最近一輪的中巴FTA對話中作出一定讓步,取消巴基斯坦向中國出口的阻礙。

    其三,中巴經濟走廊面臨多邊化的挑戰。許多國家對參加“中巴經濟走廊”表示了興趣,隨著第一波電力與基礎設施項目上線,除中國之外的外國投資者可能會增加。目前,來自卡塔爾與沙特的投資者正在聯合投資兩個不同的電力項目,一個英國企業也聯合投資了塔爾地區一個褐煤開采及煤電廠項目。沙特最近同意資助“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的一部分,并且阻止了韓國對其沙巴哈地區的一項鋼鐵投資,似乎很熱衷于利用地緣經濟學手段來對抗伊朗在中亞和南亞的影響力。這可以被解讀為沙特在經濟走廊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參與經濟走廊的項目不僅在開發巴基斯坦與中國市場的機會,也能促使該地區的區域聯通遠離伊朗。

     

    對巴基斯坦、美國、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

     

    為促進“中巴經濟走廊”更好更快的發展,巴基斯坦政府可采取以下六方面措施:

     

    一是建立一個由巴基斯坦總理領導,由計劃部長策劃的多層級的中巴經濟走廊權力機構,巴基斯坦四個省份及吉爾吉特-伯爾蒂斯坦地區的負責人及軍方機構也要包括在內。為了達成有利于中巴經濟走廊及其各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共識,必須建立更廣泛的權威機構。雖然巴基斯坦目前有一個“共同利益委員會”推動建立省際共識,但是權限過小、職責有限,不足以承擔建立經濟走廊發展的信任與共識的重任。

    立法監督委員會在“走廊”前兩年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后來活動相對減少,也不足以作為達成共識的機制。2016年,謝里夫總理同意建立一個經濟走廊指導委員會,包括四個省份及吉爾吉特-波爾蒂斯坦的負責人,但是不包括軍方人員。計劃委員會目前有一個經濟走廊小組,但是根據一位前計劃委員會顧問的說法,小組人手不足,且已經不堪重負。

    “走廊”的權威機構應該具有以下幾項職能:促進聯邦政府與各省之間達成共識;促進機構間的協調、能力建設;促進項目的開展。高層領導層由總理領導,包括財政部長、計劃部長、四個省份和吉-伯的負責人及軍方負責人等,這將有助于推動達成共識,確保項目的公平分配及協調。中層領導層由聯邦部長牽頭規劃,包括金融、能源等相關部門的聯邦和省級部長。

    需要承認,反對黨可能會利用共識建設機構阻礙經濟走廊的發展,以阻止執政黨在2018年大選前做出顯著政績,但是一個在政治上極具包容性的多層次經濟走廊權威機構,將為聯邦政府提供道義資本,以克服反對黨可能帶來的阻撓。

    二是在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委員會的網站上公布所有項目的詳細信息,解答常見問題。從一開始,政府就不清楚,財政緊縮將如何影響經濟走廊一連串的項目、在巴基斯坦各種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國(作為投資者)和國際機構(作為貸款人)之間角色的差異、升級現有魯網而不是重新創建一個新路往的效用。

    關于瓜達爾港如何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政府也沒有給出明確的信息,而且也未能解釋中國作為投資者的角色與美國等捐贈國家的角色有什么不同。中巴政府希望在經濟走廊中打成雙贏的局面:巴基斯坦獲得基礎設施,中國建造商與運營商獲得利潤。在經濟走廊的網站上,應該及時披露上述信息及相關項目的詳細信息,例如債務權益比率、經濟走廊債務償還時間表等等。

    三是確保瓜達爾當地俾路支人經濟利益最大化,保護他們的政治權利,降低由于人口流動帶來的消極影響。首先,聯邦政府和俾路支省政府應該制定就業分配政策,在公共部門,甚至私營部門就業上優先考慮瓜達爾地區當地居民;其次,在瓜達爾開展業務的政府機構應優先考慮來自俾路支地區的承包商和分包商;第三,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財政支持下,促進俾路支地區本土服務業發展,為想要開辦小企業的當地俾路支人提供小額信貸;第四,聯邦與省政府應該通過一系列措施保護當地人的政治權利;第五,土地流轉紀錄數字化,防止20032008年爆發的大規模房地產詐騙事件;第六,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幫助下,發展當地教育;最后,促進俾路支人民融入當地安全部隊。

    四是改善提高政府機構處理電力與貿易事務的能力。提高海關程序的效率,提高貨物流通效率。同時,當政者要保持電力調解、監管的獨立性。為減少配點損失,確保巴基斯坦電網能夠承受不斷增長的負荷,對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更多的預算撥款。

    五是對俾路支省的大型采礦項目進行公開招標,將固定比例的年度特許權使用費用于俾路支省的人力發展項目,或者在收入支持計劃的框架下,向俾路支省直接進行現金轉移。

    六是避免走入與印度關系惡化的陷阱。巴基斯坦應該避免過分強調經濟走廊應對印度挑釁等方面的作用,而要堅持經濟走廊向所有國家開放的主張。盡管目前與印度進行跨境自由貿易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巴基斯坦在未來應該尋求開放卡拉奇港口,以尋求與印度控制下的克什米爾和旁遮普進行貿易的機會。

     

    美國政府可采取以下兩方面措施:

     

    一是繼續為中巴經濟走廊提供道義上的支持,強調美國對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充滿期待,將自己視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協同力量及中巴經濟走廊融資來源選項之一,鼓勵美國私營部門投資“走廊”相關項目。

    鑒于中巴經濟走廊能夠促進巴基斯坦的經濟增長,增強地區的聯通性,美國政府應該保持對經濟走廊的公開支持。雖然由于目前美國的對“一帶一路”的棄權態度及中國政府對中國公司的特權,美國直接參與經濟走廊相關項目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美國可以鼓勵其公司擔任相關項目的供應商,甚至是分包商。

    此外,美國也可以將自己定位為那些喜歡國外商品及服務的巴基斯坦企業的可替代的金融來源,主要聚焦美國公司能夠與中國對手競爭的利基行業,包括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重型機械和石化產品等。進出口銀行也可以考慮向巴基斯坦提供以盧比計價的貸款。

    美國政府還應該公開表示,美國已經為“走廊”西線的一些項目提供了資金,雖然這些資金是在“走廊”出臺之前進行的,這些行為可以用來顯示美國對經濟走廊相關項目的善意,以緩解外界猜測印美可能合作反對“走廊”的憂慮。

    二是促進阿富汗融入以瓜達爾為中心的物流基礎設施。協助阿富汗恰曼-瓜達爾走廊沿線農產品冷藏設施的建設。伊朗已經成為阿富汗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且伊朗在貿易平衡中占據優勢。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貿易關系更加平衡。穩定阿富汗需要安撫其鄰國,而不是簡單地政權轉移。阿富汗對伊朗恰巴哈爾港口及進口的依賴,長遠上很可能會使伊朗對阿富汗的控制權過大。而伊朗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招募阿富汗人成為外國戰士及其對塔利班的戰術支持,表明伊朗很有可能在中亞發揮不確定的作用。

    美國應該鼓勵阿富汗農產品利用巴基斯坦港口進行出口,促進其與巴基斯坦的物流聯通,例如在前往瓜達爾、卡拉奇等巴基斯坦港口的途徑建設冷藏設施等等。

     

    中國政府可采取以下兩方面措施:

     

    一是保持對巴基斯坦政治的不干涉,即使巴基斯坦內部的政治爭端涉及到中巴經濟走廊,也不要公開參與這些政治爭端,面對公共輿論對巴基斯坦政黨及領袖的批評態度保持沉默。目前,中國駐伊斯蘭堡外交人員正在巴基斯坦開展廣泛的公共外交,特別是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例如,20175月一位中國外交官在推特上對巴基斯坦民眾進行了“問答會議”,但是這位外交官對外中巴經濟走廊的批評者們(包括來自俾路支民族主義政黨的政治家們)的態度太過于強勢,并且采用了嘲弄的語氣,這違反了外交規范,可能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二是增加在巴基斯坦的社會支出,重點放在俾路支省和吉爾吉特-伯爾蒂斯坦。中國政府目前正在為瓜達爾的醫院和學校提供援助,未來可以將這些友好措施拓展到俾路支省和吉爾吉特-伯爾蒂斯坦地區。特別是在俾路支省受災地區,可出資建設醫院、學校、凈水設施等等。這些友好工程將有利于贏得當地居民好感,降低當地人對中國人及中國投資的抵觸與擔憂。


    (來源大國智庫)

    作者簡介:阿里夫·拉菲克現為Vizier咨詢公司總裁,專門從事中東與南亞政治風險研究;他同時還是美國中東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